商家搜索
關鍵字搜索

建設綠色智慧結構優化公路 道路設計工程師林洋在貴州大顯身手


當前位置:南加新聞
發佈時間:2020-10-26 13:21:56  作者:本站編輯  來源:本站原創

 (本報記者王婷報導)雲貴高原東麓的貴州省,在中國長久的歷史中,均是山高谷深,溝壑縱橫,在歷史上長久造成這一中國西南腹地人無三分銀的窘境。然而,這個曾經的峰連天及際、飛鳥不通之地,如今竟吸引了蘋果、高通、微軟等世界知名企業,以及國內阿里巴巴、華為、騰訊、百度、京東等全國大數據、互聯網領軍的領軍企業,在那裡的國家級大數據試驗區紮根。 2018年上半年,貴州經濟以10%的增速領跑全國,經濟總量也從倒數躍升至全國第23位。


林洋 (1).JPG

                         林洋負責的南埡路及中環路快速公交系統項目,將車站、立交橋融合在山體綠化中

  

 現任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貴陽分公司副院長兼總工程師的林洋表示,貴州能有今天這樣的發展,主要原因就是近10多年持續建橋開路,努力打破交通落後這一最大的發展障礙。至2018年,貴州普通國省道二級以上近萬公里,高速公里通車總里程6453公里,在建高速2082公里。通車里程在全國第7位,高速公路綜合密度則上升至全國第1位,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運輸網。林洋很自豪2011年自己從繁華的大上海搬遷到貴州,用他在中國各種道路交通設計領域中的豐富經驗,為貴州的公路建設貢獻了自己的一分力量。


林洋 (2).jpg

                                                         林洋(中)在貴陽市金線工程隧道施工現場


用BIM高難度技術建橋築路 推動貴州經濟發展

   曾在法國獲得智能交通系統碩士學位的林洋,2004年就開始從事道路交通設計,曾在中國的上海、無錫、南京、天津、貴陽等城市負責或參與數十個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其中最有影響力的包括上海市中環線工程、上海世博會基礎設施等工程。他也是美國TRB道路幾何設計委員審稿人,多次參與中國大陸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的評審工作。

   2011年,在中國推動西部大開發戰略下,林洋看到,急於讓經濟起飛的貴州和省會貴陽,勢必要首先發展公路交通。因為當地特殊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徵,城市道路、橋樑、隧道等基礎設施建設都具有相當大的難度。到那裡建橋築路,有巨大的挑戰,但也有無限的機會。他毅然決定放棄在熱鬧繁華的上海,前往貴陽個山地城市闖蕩。

  2013年,林洋負責貴陽市北京東路延伸段二期項目的設計。該道路項目是貴陽市中心城區東北部骨架道路之一,有著以交通為導向,帶動沿線土地發展的TOD開發策略使命,全長13公里,道路寬40米,當中要設置5座樞紐型立交、 3座隧道和4座橋樑。

   林洋認為山地城市道路設計應平衡交通功能、生態保護、人性化三個方面,他利用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等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多維模型信息集成BIM技術,和設計團隊一起對項目的走廊、橋樑、隧道、立交、排水等重要方面進行充分論證分析,最終訂出的方案,避開了一級水源保護區紅線,減少了對120畝土地的佔用,大為降低道路建設對生態的影響。

   當中的一段火石坡立交,是一座五路交叉立交,地形高低差達到60米。在如此陡峭的地形條件下建造一座大型立交橋具有相當大的技術難度。對此,林洋帶領設計團體提將五路交叉分解為一個十字交叉和一個T型交叉,十字交叉採用雙苜蓿葉型立交,T型交叉採用喇叭型立交,運用道路靈活性設計理念,降低道路坡度,簡化了車行流線,方便駕駛者識別匝道及時轉向。

   這段公路段穿越崇山峻嶺,不可避免的形成多段路塹高邊坡,存在發生地質災害的潛在可能性。對此,林洋帶領的設計團隊,靈活運用滑體減載法、樁板牆支擋法、錨桿加固法等技術方法,確保邊坡穩定性。另一處道路,在與五條高鐵鐵路的交叉點,林洋的團隊設計以橋樑形式從鐵路隧道群上方跨越,避免橋樑直接跨越鐵路軌道。火石坡特大橋主跨採用176m預應力混凝土剛構連續梁組合體系,跨徑大、受力複雜,是國內最大的曲線剛構連續梁組合體系城市橋樑。

   這段公路建成通車後,大大改善了沿線6個村鎮的交通出行條件,使得原來需要40分鐘的平均車程降低到15分鐘;同時,實現了高鐵東站與市區環線快速連接;公路沿線新增2200畝可開發為土地,有效擴張了城市的空間。

妙用海綿城市設計概念 建公路不忘保護水資源

   2015年贵州省贵安新区成为全国第一批海綿城市試點。所謂的海綿城市,就是在城市基础建设中,注重解决内涝問題、有效的將雨水自然儲蓄,引至绿化带灌溉,让城市保持其自然的生態。林洋带领他的团队承担该区中心大道的设计方案時,他们提出5层立交的方案,当中包括轨道车站层、人行地道及地下商业层、车行地道层、地面道路层和车行高架桥。在道路的兩边设计綠化帶時,林洋运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与技术,有意让綠化帶低於路平面,但凡路面有雨水,自然而然就全部全流入綠化帶中,既可消除路面浸水,又可让树木得到自然灌溉。

2017年,林洋负责贵阳市南垭路及中环路快速公交系统(BRT)项目。贵阳市中环路全长 29 公里,设计速度 80 公里/小时,双向 8车道。當中南垭路杨柳井立交,位于中环路北段和中环路东段的交叉点,为T型交叉,立交设计面临诸多困难,距离隧道口太短、道路纵坡大、平曲线半径小、地质条件复杂,对此林洋提出了双Y型立交方案,合理安排车流動線,针对路堑开挖后形成的山体边坡,运用锚杆框架梁护坡+植生袋技术,一方面加固坡体,另一方面,因工程需要施工過的山體,全面恢復绿色景观。讓立交在綠化環繞之中。該项目获得了2017年贵州省黄果树杯奖。

   為了進一步提升城市公交出行水平,林洋及其团队還為市区打造了快速公交系统,在市內中环路BRT系统设置 4 条运营线路,高频发车,日均客流量超过 10 万人次,公交走廊居民平均出行时间由60分钟降低为26分钟,同时降低了私家汽车的出行率。


林洋(3).png

                                                                       林洋在辦公室做道路工程規劃


利用智能網聯汽車技術  解決公路擁堵問題

  近年來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是汽車、交通行業的熱點,傳統的汽車試驗場也面臨智能網聯的改造提升。林洋有幸參加了海南熱帶汽車試驗場智能網聯改造項目,通過精細設計,將ADAS、LKA、ESC、噪聲路等道路測試有機整合在高速環道內,在有限的場地範圍內,支持多項汽車性能測試。同時,他還帶領團隊研發出一種新型ABS測試路系統,包括多附著係數路面、溢流式供排水系統,為智能網聯汽車ABS測試提供單側輪或雙側輪的路面濕滑工況。

   2020年,林洋負責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大道入城段擁堵治理項目,他和設計團隊針對擁堵路段,運用“車牌匹配法”對目標路段進行交通調查,該方法具有操作簡單、成本低、數據直接、可信度高、調查週期短、靈活度高等優點,使交通調查數據可快捷清晰地分析路段交通擁堵的成因,及時合理可行的交通擁堵治理措施,得到項目業主及相關部門的充分認可。



相關文章

留言已有 0

登錄之后才能发表留言